伊莉討論區

標題: 原創 - 世史回顧:第二次世界大戰 - 史達林格勒! [打印本頁]

作者: kpl    時間: 2009-6-3 09:43 PM     標題: 原創 - 世史回顧:第二次世界大戰 - 史達林格勒!


1941年10月,德軍進犯蘇聯後僅僅4個月,德軍已牢控蘇聯足足兩個德國那麼大的領土和1/3的蘇聯人口。德軍部隊迫近蘇聯心臟莫斯科城,並能看見克里姆林宮的塔尖了;北方集團軍對列寧格勒進行了死亡圍困,數十萬人倒在街頭﹑餓死在街頭;德國南方集團軍則向克里米亞方向進迫,並於10月尾開始了對黑海要塞塞瓦斯托波爾城的圍困,另一場較短;但同樣慘烈的圍城戰將會在距離列寧格勒1000多公里外的圍城戰將會上演。

史達林對戰況是如此悲觀,以至他曾在11月致電蘇軍將軍朱可夫:「你肯定我們能守住莫斯科麼?我問你這個問題的時侯十分難過。作為一名黨員,你要誠實地回答我。」,他還不止一次在與黨內高層詢問戰況後,大力拍擊桌子並咆哮道:「列寧辛苦建基給我們的基業,就要毀在我們這群混蛋手上了!」德軍接近莫斯科的消息亦在倫敦和華盛頓收到重視,新聞都紛紛報導了莫斯科的困境。英美現在首要關注的是:到底蘇聯能夠抵抗多久?

但是蘇聯仍有本錢與德國周旋:龐大的人口(1940年統計數目為1.94億)以及無法征服的遼闊土地中蘊藏著的豐富資源。蘇聯政府已經迫令絕大部分16~40歲間的男性都招募到紅軍隊伍中;所有女性將參與農場和軍工廠裡的工作,這還包括年幼的孩童和老人們。此外,由6月至今,已有300多個主要的大型工業從烏克蘭撤離﹑500多個企業從莫斯科撤走。在1941年9月列寧格勒被包圍之前,也撤離了近100個工廠。這樣確保了蘇聯紅軍需要的人力和軍火資源,確保了蘇聯將能在持久消耗戰中生存下來。

更何況,德軍也有自己的麻煩。蘇聯西部地形就像一個大的漏斗,這意味著德軍越是深入蘇聯,戰線就變得越寬,兵員短缺就愈漸明顯。幾路主力大軍之間的空隙也愈來愈大,隨著補給線不斷拉長,德軍的後勤部隊已顯得非常吃力 - 尤其在蘇聯西部路軌被毀﹑道路不足的情況下。在雨季時,更令大片草原變成泥濘澤國,車輛都無法通行。

但德軍的麻煩還不只這些。德軍「解放」俄國人民的虛假臉具被悉破後,不得不面對日益蓬勃的游擊隊活動 - 有官方的,也有民間的。憤怒的游擊隊員常神出鬼沒,他們匿藏在森林裡,並不時出擊破壞德軍後方設備﹑收集情報﹑炸毀橋樑﹑破壞本已缺乏的路軌﹑剪斷德軍電話線路﹑燒燬軍火庫等等。不斷搔擾德軍後方已為德軍帶來很大麻煩,除了令人擔心的傷亡數字外,游擊隊行動更令德國國防軍不得不在廣大的後方領土上佈以重兵,以抹殺了他們能送上前線的可能性。破壞鐵路﹑襲擊車隊等行動更大大延阻了補給和增緩前往前線的速度,在本已超負苛的補給線上再加上一重壓力。

如果這些還不算麻煩,那蘇聯令人戰慄的天氣就是最可怕的事了。按照德軍最高司令部一開始樂觀的想法,這場戰爭在1941年秋天結束前就應能完結;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希特勒在下令揮軍進犯蘇聯之前,早已因捲入巴爾幹半島與南斯拉夫和希臘的戰爭而延誤了進攻蘇聯的日期,在初秋時又因持續大雨令道路變成沼澤而令在俄德軍難以前進;希特勒多次干涉軍隊行動更大大阻慢了德軍在冬天前佔領莫斯科的機會

蘇聯可怕的冬季令許多車輛不能動彈,行軍倍加困難。圖片攝於1941年12月。

到11月中時,氣溫下降得足以讓泥土凍結。幾個星期後,德軍將軍古德里安在日記中提到天氣「已降至零下30度」,並能看見「戰車的油箱因結了霜而無法開動」。古德里安在前線巡視時,除了因為他穿著軍官的大衣而能挺立而走,他的士兵手下都瑟縮在營火旁顫抖著。當天氣去到最冷時,降至零下 40度,德軍車輛的發動水機水箱﹑油箱裡都結冰了,甚至連步槍裡的機油都變成了固體而無法發射。在行軍過程中,許多士兵的腳都被凍壞了。有的在雪地中倒下來後再也沒有站起來,有的士兵的腿疆硬了,一個個地變成人冰棒。隨著雪越積越厚,大部分地區的路面積雪厚達到四英吋。由於冰雪凍住輪胎,德軍士兵不得不用鐵鏟子把坦克從冰雪中撬出來。

希特勒曾固執地認為德蘇戰爭會在冬天來臨前結束,所以德國軍工業都沒有預先製造禦寒用的軍服和靴子。大部分德軍士兵沒有禦寒軍服,他們唯有用毛巾﹑桌布和各式各樣的物品來保暖,甚至有蘇聯傳媒報導了德軍士兵以報紙和女人衣服來取暖。所有德軍士兵都倦縮在一旁保命,德國方面就在國內號召為德國前線士兵進行「衣物捐贈」以補德國士兵即時之需;而前線軍官亦不阻止士兵們從死去的蘇聯士兵身上找穿的了。

嚴寒更激化了德國軍營內的飢餓問題。由於後勤補給線實在太大負荷,子彈﹑炮彈被歸立為主要物資,而食品為次要戰略物資。就算有東西吃,它們也會是破碎酒瓶裝著且結了冰的酒和硬梆梆的面包;一碗滾燙的湯能在30秒後變成一片冰。

在12月,德軍前線軍官先後向希特勒請示要求「先往後撤」,一些將軍提議應該挖壕過冬,待嚴冬過去後再重新組織對莫斯科的攻勢。古德里安曾對希特勒解釋了前線德軍的情況:缺少冬衣,大量士兵凍死凍傷,武器和坦克無法使用。如果他的的軍隊想要守住的話,必須進行戰略性後撤。希特勒對這建議暴跳如雷,他喊道:「士兵們必須把指甲都插進地裡,牢牢抓住蘇聯地盤,一步也不退!他們應該就地挖洞,守住每一片土地!」當古德里安解釋道雪地凍僵了而無法挖掘時,希特勒回答說:「他們應該用榴彈炮炸出坑來。」

裝備充足冬季衣物的蘇軍正在測量前方,好設定自己的自走炮方位。蘇聯人對這嚴冬的到來感到十分欣慰。圖片攝於1942年初莫斯科保衛戰期間。

失望的古德里安如同其他指揮官一樣,開始一個接一個地按照自己想法作決定而後撤或挖壕,而漠視參謀部對他們進攻的要求。結果包括古德里安在內的多名指揮官被撤職,沒被撤職的指揮官也提出因病辭職。希特勒認為自己將握有一統的軍事大權,並能擊垮蘇聯。

莫斯科也注意到德軍在前線停濟不前的情況。蘇軍指揮官對這場嚴冬的到來感到很欣慰,氣溫下降也令他們雀躍過來 - 嚴冬早已在200多年前擊敗了前來進犯的拿破崙大軍。蘇軍軍官每天第一件事就是察看溫度計,氣溫愈低,他們就愈高興。

這「及時冬」不單為莫斯科的守軍提供了寶貴的部署時間,更為被圍困的列寧格勒注入了新希望。由於嚴寒的軀使,列寧格勒東面的達新拉多加湖變成了一片天然冰塊,為列寧格勒這死亡之城提供了一條曙光 - 現在補給物資能從陸路送進城內了。到了11月,蘇軍特遣隊開始步行出發穿過冰凍的湖面,並在湖上標出一個路線,紀錄了冰層厚度能承受的重量;花了16多個小時,一條「冰上之路」總算被畫了出來,一個軍官騎馬獨自穿過這冰路最終到達了目的地;隨後一位將軍亦坐著轎車穿越了這冰路 - 這冰路合格了。

雪撬隊開始沿沿不絕地向列寧格勒運送食物﹑燃油﹑武器和其他軍需品。11月當冰變得更厚時,卡車開始代替了雪橇,12月時列寧格勒的定量食物配給終於有輕微增加。這些卡車隨了運送救援物資進入城內,也撤走了許多涉臨死亡的人和老弱者。多虧這些「冰路」,食物和醫療終於也有了保障 - 縱然仍有很多人每天死亡。

縱然德國空軍對這條冰路毫不客氣,有蘇軍卡車甚至因被德軍飛機射擊而引起的冰裂而掉進湖裡,但蘇聯人仍然努力不懈地在保住這唯一的生命線。

整個東線,除了德國南方集團軍在克里米亞仍能取得進展外,整個前線上德軍攻勢陷入停頓。南方集團軍開始了對黑海要塞塞瓦斯托波爾的包圍。那個冬天,德軍的炮火和不斷的空襲令塞瓦斯托波爾到處都是死屍,混亂不堪。為了避過德軍的炮彈,大多數的市民轉移到地下的防空洞或是城市周圍的山洞裡,在那裡他們組建起工廠,繼續為蘇聯的防禦部隊生產武器和彈藥。但德軍在接下來的8個月仍得與這頑強不屈的要塞抖纏下去,這使得南方集團軍的軍力不能被調走。至194111月時,東線德軍攻勢已全線陷入膠著狀態。


面對在塞瓦斯托爾波久攻不下的情況,德軍終於出動了這聞名於世的道拉大炮轟擊蘇聯的要塞碉堡。據說單是負責保養和運作的隨行人員,就多達300人。




斯科意識到情況後,他們決定不等了,莫斯科的軍隊撲出來襲擊了德國這頭受傷的野獸。122日,蘇軍發動了對侵略者的反擊,他們率軍從兩路夾擊德國中央集團軍,但竟然發現一些德軍部隊為求溫飽而不戰而降。但這並不是全部,戰火在遼闊的莫斯科前線熊熊燃燒。早已有備而戰的蘇聯軍隊更一度包圍了德國第二軍團,後者在重重包圍中靠著德國空運物資而苦苦支撐了兩個月。在反擊開始幾週後,蘇聯軍隊由一群烏合之眾開始變了一支堅毅的部隊,他們成功迫使了德軍後退,蘇軍打破了敵人不可戰勝的神話。英美軍事專家僅僅在幾個月之前還全部預見蘇聯快速潰敗,現在他們對紅軍的輕視改變了;而12月中史達林亦在莫斯科告訴英國外交部長蘇聯將會持續與德軍周旋至冬天結束。

但蘇軍也並非完全成功。蘇聯突然反撲出來的攻勢雖然的確迫使德國中央集團軍的部隊後退了,但德軍很快也制定了一個有關營救被圍困的德國第二軍和反包圍蘇聯軍隊的方案。而且,蘇聯在其他前線上形勢也不妙;列寧格勒的蘇軍仍沒突破德軍包圍,計劃解救被包圍的塞瓦斯托波爾紅軍部隊也在路途上被消滅。結果在二月,史達林極力吹噓的全面反攻又失去了動力。朱可夫將軍後來亦承認:「敵人比我們想象中更難對付。」蘇軍只奪回了一些孤立而又沒有重要戰略價值的地區,而包圍德國第二軍的計謀也落空了。

那些撲出去欲包圍德國第二軍的蘇軍部隊,後來反被德軍包圍了 - 而這次莫斯科的營救行動沒有成功。由於缺乏運輸工具和壞天氣,被圍困的蘇聯軍隊始終無法突破包圍。到3月初,蘇軍在莫斯科前的反擊逐漸消失,被圍困的紅軍亦被全滅。

然而,在這場冬季戰役中,無論是蘇軍還是德軍都沒有人能取勝。德軍在那個冬天傷亡高達20萬,一些德軍部隊憑著堅毅守住了幾個重要據點,但卻仍避免不了許多中央集團軍的部隊向後撤的事實。但紅軍總算可以喘息一下;起碼,莫斯科是守住了,而蘇聯還算生存了下來。被寒冬襲擊和蘇聯突襲嚇壞了的德軍部隊向西後撤了並在重整他們的軍隊,而德軍的巴巴羅薩計劃也宣告失敗了。而在12月,圍攻塞瓦斯托波爾的德軍還是陷入了膠著的情況,對這黑海城市久攻不下。

前六個月裡,在希特勒野心勃勃的閃電戰攻勢下,德國人所向披靡地長軀直入,可是蘇聯的嚴冬和抵抗卻給他們來了一個下馬威;緊接著,由於對戰場的不適應,在嚴寒和飢餓當中他們艱難地熬過了三個月。然而新的希望來了,希特勒決心不讓這膠著持續落去,他還是要粉碎斯拉夫人這民族。



這由地圖清楚顯示了德軍夏季攻勢的情形。A集團軍持續南下進佔高加索地區油田;而B集團軍則向東進發,迫近史達林格勒。

經過了1941年末冬季戰役的慘痛經歷,德軍抓住了春天來臨的機會以重整軍隊;希特勒已決心策劃全新的夏季戰役。經過深思熟慮,一個名為「藍色行動」的計劃出台了,它是一個野心勃勃的計劃。藍色計劃主要目標是要攻佔蘇聯南方連綿領土,A集團軍將會進犯蘇聯位於高加索的豐富油田,而B集團軍則向一個具政治意味的城市進發 - 史達林格勒。

希特勒把整個南部戰役看成是龐大的鉗型攻勢的左翼,右翼將會是「沙漠之狐」隆美爾率領的非洲軍團;如果可以的話,隆美爾的非洲軍團將會設法突破英國在中東的據點,並在蘇聯南部與A集團軍會合;當然,若日本軍隊能掃蕩印度,德軍將能實現與日軍在中東會師 - 這也是希特勒宏大的計劃中的目標。
希特勒同時認為,若將蘇聯南部高加索地區的油田搶奪的話,蘇聯將會無可避免投降,而在強大的壓力下,依靠蘇聯邊境的土耳其亦將會倒向軸心國一方。一旦蘇聯投了降,英美國家就不得不坐下與希特勒談判了;更何況在反共立場上,他們是一致的。

希特勒親自策劃「藍色行動」的每個細節,由於那些保守緊慎的將帥已全被希特勒撤職,現在再也沒有人在他面前嚕唆。雖然一些大膽的將領提出了這個計劃的不足之處,尤其提到德國經濟無法支持如此宏大的作戰計劃;但希特勒並沒有將這些意見放在心上。而在1941年入侵蘇聯以來,德軍前線出現的兵員短缺亦一直未獲完整補充,德國在蘇聯前線駐紮的162個師當,只有8個師可以應付緊急情況,47個師可以發動局部進攻,73個師要用作防守之用;總括而言,蘇聯前線德軍還缺少數十萬的兵力。

為了彌補德國在冬季戰役中損失的人員﹑車輛和裝備,希特勒要求他的盟友派出更多兵力支援東線戰場,而他的老朋友佛朗哥亦默許了西班牙志願軍前往東線參戰。軍方還讓步兵師從9個營減到7個營,而且每個團從180名士兵減到80名,這樣紙面上德國國方軍的軍力將會較為令人滿意。



站在中間姐為德國閃電裝甲戰術的始創人古德里安將軍。憑藉他卓越的閃電戰術,他帶領裝甲軍團橫掃波蘭和法國,並在入侵蘇聯時依靠發揮了驚人的作戰技巧。1941年莫斯科戰役期間,古德里安因向希特勒要求撤兵而被撤職。後來他亦主動多次提出德軍目前在東線上的不樂觀環境。




令德軍將領們費解的是,希特勒似乎已對莫斯科失去了興趣,他再也不急於侵佔他了。1942年希特勒在制定夏季攻勢時,已指明中央集團軍將只會擔任佯攻的工作,莫斯科前線的德軍亦只要求他們積極抵抗,以阻止蘇聯從莫斯科抽調部隊到其他前線去。整個進攻莫斯科的計劃流產了,它再也不會出現。

對早已筋疲力竭的德軍來說,春天在俄國大草原上帶來的溫暖是一份大禮物,冰雪融化後,德軍開始為「藍色行動」作準備,整個月德軍的師團和車輛都在俄國西部不斷穿梭。

在莫斯科,史達林也在緊密籌劃蘇聯版本的夏季攻勢。他並沒有視冬季戰役為紅軍的一次失敗,他反而認為德軍的閃電攻勢被瓦解了。史達林在克里姆林宮召開了戰略會議,多名蘇軍高級將領出席了會議,與史達林共同商議蘇聯的大反攻行動。史達林雖然雄心壯志,史達林下的將領卻不這麼認為,他們一個個先後發表了他們的負面看法。

朱可夫將軍認為紅軍現有的人力﹑物力並不支持紅軍發動全面反擊,他們應該盡力把莫斯科的敵軍趕出去,其他前線只留守勢;其他幾個將領也先後提出了蘇聯軍隊目前處於的劣勢。但史達林生氣了,他反駁道:「我們不能老是坐著防禦﹑防禦,再防禦!」他把朱可夫將軍的建議說成是「半途而廢的想法」;其實史達林並不需要建議,他只需要將領們聽聽他的想法而已 - 縱然史達林這次在制定反攻時比上次更緊慎了。

蘇聯計劃發動三次大反攻,分別解救出列寧格勒和塞瓦斯托波爾,另外期望可以奪回哈爾科夫城 - 一個在前往史達林格勒路上的城市。結果在1942年春末,蘇聯先發制人了。

結果卻證明又是另一場災難,解救列寧格勒的紅軍部隊不但不能拯救列寧格勒,他們甚至不能拯救自己,結果在6月,前往營救列寧格勒的蘇聯第二軍中損失了10萬人,只有約3.2萬人逃過了德軍的大圍。在塞瓦斯托波爾,在德軍的狂攻炮轟下,這個堅持了足足近一年的蘇聯黑海要塞終於倒下了,解救塞瓦斯托波爾的蘇聯紅軍在路上被德軍全韱了,而塞瓦斯托波爾亦令蘇聯損失了近10萬人。這個頑強的城市死守了247天終於落入德軍鐵蹄之下,德軍進入這城時,發現有成千上萬的婦女﹑老人和小孩從山洞中衣衫襤褸地走出來。

而當然,進攻哈爾科夫的蘇軍也面臨全盤敗北的局面,德國人很快就堵住了他們的進攻嘗試,並把他們趕回去。當蘇聯軍隊向哈爾科夫進軍時,德國正在為夏季攻勢進行準備,德軍將領都不希望因為要守住哈爾科夫而打亂了計劃。面對蘇聯對哈爾科夫的行動,德國人選擇退讓了。



這地圖顯示了1942年初蘇聯發起的夏季攻勢。他們在三方面發動的攻勢,最終只有在莫斯科一帶取得了較大成功(這是因為德軍已不再著重中央攻勢了)。其他地方進展甚微,而在哈爾科夫一帶的蘇軍,很快也被德軍擊回去了。



蘇軍非常輕鬆地拿取了哈爾科夫,但卻令蘇軍將領們都大感疑惑。赫魯曉夫對這次攻勢的意見是:「我們沒費多少氣力就破了敵人的陣線,這太輕而易舉了。看來我們前進的阻力很少,將深入到敵軍後方。這肯定有蹊蹺,我們很可能已陷入敵人的圈套。」不久,鐵木辛哥將軍也意識到這危機,他們決定停止對哈爾科夫的攻勢。

然後當德國的「藍色軍團」準備妥當後,他們如同洪流般撲出來,閃電式奪回了哈爾科夫,蘇軍無力與之對抗,結果又一次圍韱發生了。在史達林計劃中三枝反擊大隊伍,分別都在列寧格勒﹑克里米亞和哈爾科夫一帶先後被圍困,然後毀滅了。

史達林的計劃失敗了,這對紅軍上下都是一大震撼,大家腦海中都浮現了一個問題:「蘇聯的命運會變成怎樣?

希特勒對此沾沾自喜,距離蘇聯的滅亡似乎不遠了。雖然希特勒的攻勢還未進行,但就先完全瓦解了蘇聯紅軍的夏季大反擊。既然蘇聯人已敗北,現在輪到德軍了。
19426月中旬,德軍強大的部隊在哈爾科夫北部擺好進攻架勢,準備貫徹「藍色行動」自豪的德國第六軍士兵們不停在營地裡傳著「蘇聯快要安息了。」之類的言論,他們都在談論著在史達林格勒後將會抓多少個少女來陪伴他們。德國國防軍的紀律顯著散漫了,因為到目前為止德軍並無任何阻滯。

柏林為這次攻勢進行了掩飾工夫。首先,德國官方公布了一個偽裝計劃名為「克里姆林宮行動」,並在德軍前線下達了指令:「盡早恢復對莫斯科攻勢」,莫斯科上空的德軍偵察機亦增加了,德軍也開始經常打探莫斯科的防守工作,如此一來,就能蒙騙莫斯科令其確信莫斯科將承受第二輪攻勢。而有關這聲東擊西的計劃,只有德國最高層的幾位將領知道。


正在進迫史達林格勒的德軍士兵正以一輛四號戰車作掩護。圖片攝於1942年夏德軍藍色行動進行期間。


628日,德軍部隊氣勢凌人地衝向蘇聯南部伏爾加河一帶,沿途德軍沒有遇到太大阻礙。到了724日,德國A集團軍已打開前往高加索山脈的大門,並準備好吞併這豐富的油田了。但與此同時,B集團軍第六軍的將領保盧斯向希特勒報告了一個令人不安的報告:「蘇聯人正在有組織地避免衝突,他們正在全速撤回史達林格勒。」,而希特勒卻這樣回復:「胡說,蘇聯人正在全面潰逃。」無論怎樣,在莫斯科眼裡,德軍夏季南部攻勢的事實已擺在眼前了。但史達林格勒還未準備好,在前線戰敗的氣氛濃罩下,史達林格勒仍因守軍的後撤而亂作一團,此時從哈爾科夫前線向東撤的蘇軍正湧進史達林格勒城內。

但德軍並沒有馬上吞噬了這城市。原因是保盧斯的裝甲部隊因長期奔走油箱終於空了,他的軍隊被迫停滯過來。蘇聯紅軍此獲得一個喘息組建的機會,他們開始部署他們的史達林格勒保衛戰了。

史達林格勒戰役的爆發,亦再一次體現了人類歷史上最血腥和最殘酷的史實,亦被視為20世紀最為慘烈的戰役,雙方傷亡人數總計估計接近200萬人,戰役之參與人數比同期任何戰役都要多,期中此戰役有關殘暴和血腥的事蹟廣泛流傳至今。當戰役推至最高峰期時,士兵壽命平均以小時計算,為人類歷史上最可怖的戰役之一。雙方激戰地點包含了城內每一座樓房﹑每一條街道﹑每一間工廠,而參與是次戰役的蘇聯人包含了士兵﹑婦女﹑兒童﹑老人﹑工人﹑傷病者,更涉及多達10個國家的士兵將被倦入屠場當中,當時德國人更稱其為「老鼠之戰」。
有關是次戰役的兇殘程度為歷史罕見,史達林格勒戰役的整體傷亡數,等於將南京大屠殺進行6次。

史達林格勒,一個擁有50居民的省會城市,是蘇聯的第三大工業中心,生產出超過1/4的紅軍戰車和其他車輛;對德國人來說,它是最顯眼的目標。除了軍事產品,在戰爭前,它還是一個巨型的拖拉機製造廠,並同時生產著各式各樣的貨品 。





此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中一張最著名的照片。圖片拍著三名蘇聯紅軍戰士跑過廢墟似的史達林格勒街頭,這張照片成了蘇聯抗戰的象徵,挑起了不少人士的愛國激情。

當史達林得知德軍迫近史達林格勒城時,他怔住了。他認為,如果史達林格勒失陷,就會令德國侵略者能夠肆無忌憚地進犯蘇聯南部地區;而且,這也會讓西方盟友們認為蘇聯距離安息日子不遠。

但史達林格勒還有一個更重要的意義。史達林格勒這城市對史達林格本人有著極大吸引力,因為史達林正是因布爾什維克革命的起義中功績赫赫才獲以其名為這城市起名的,這是關乎到史達林個人尊嚴與榮譽的問題。對希特勒來說,能否爭奪這城,也意味著能否在心理上擊敗史達林和他的同胞們。攻占了史達林格勒,在政治意義上,表明了史達林不可避免的失敗。這個城市具了一種象徵性的意義,甚至遠遠超過了其戰略價值。這個城市結果成為了希特勒和史達林兩大魔頭之間的比武擂台。史達林已親自下令任何人在這城內不準後退,違者槍決。史達林在保衛這城市中展現了無與倫比的決心和關注。由於這兩個魔頭的意氣之爭,史達林格勒亦不可避免地將要成為最血腥﹑最兇殘的戰場。

為下定決心,史達林下達了禁止城內居民撤離史達林格勒城,這意味著沒有任何蘇聯紅軍會協助居民撤離該城 - 這包括了兒童和老人。所有適齡男性都被徵召到前線參與對德作戰,最大的有60多歲,最少的只有11歲 - 縱然根本沒有足夠槍械和軍服。全城婦女和兒童亦加入了構築防禦工事的工作,全城街道都架設了坦克陷阱﹑鐵絲網和碉堡,城市日常活動基本上暫停。拖拉機工廠全部改作生產坦克,城內所有男女老幼都將可能參與城內武器生產的活動,基本上已沒有戰鬥人員與非戰鬥人員之分。

8月,德軍發動了他們對史達林格勒的瘋狂空襲,斯圖卡式俯衝轟炸機在城的頭上轟嗚著向城內目標肆意轟炸,結果引起了城市永不止息的大火,所有居民在參與戰鬥的同時,參與了救火的工作,政府機關人員的所在地不斷遷移,政府官員們配上了槍械,準備好隨時在執行文書工作期間,隨時拿起槍擊斃進來打擾他們的德軍士兵。

此後德國空軍幾乎每天不停間斷向史達林格勒城進行炮轟﹑空襲,到1942年末時,史達林格勒再稱不上是一個城市,而是一個廢墟了;因為要找一座完好無缺的建築物已變成不可能的事。木屑和石碎散落街道每一處,還有倒在地上的雕象和散落滿地屍骸﹑毀壞了的車輛和死去了的馬匹 - 他們很快會成為了市民的美味佳 餚。



一架德軍JU-87俯衝轟炸機正咆哮著衝向轟炸史達林格勒城。在僅僅兩個月的狂轟後,史達林格勒已幾乎變成一片廢墟。德國空軍平均每天出動架次超過100。圖片攝於史達林格勒戰役期間。
當德國士兵進入史達林格勒時,發現戰車變得毫無作用,因為德國國防軍要面對的不單是正規蘇聯士兵,還有少女﹑兒童﹑老人,每一個人都在反抗。有幾個10歲的少年弄到了一台完好的德軍反戰車炮,他們合力把它推到家的後院去,然後學懂了操作它,用它來射擊德軍的坦克。也有婦女連同蘇聯士兵在家的門前埋了地雷,在石塊碎當中藏了炸彈。  蘇聯戰車工廠裡的情況總是槍林彈雨的,由於工廠往往是德軍的主要戰略目標,工廠裡的工人已習慣了在槍林彈雨中建造他們的坦克。在德國空軍打擊﹑德國士兵槍擊的破爛工廠裡,他們在散落滿地的玻璃碎片和木屑殘骸中建造坦克,這些工人需要配上槍械,好讓他們在建造過程中也能同時戰鬥。這並訓練了他們一種驚人的毅力和工作速度,在戰爭推到最白熱化的階段時,蘇聯工人能夠每天生產出戰車,這些戰車通常還沒來得及上漆和貼上蘇聯紅星的標誌,這些沒有編號的戰車一旦建好,工人就會立即跳上去駕駛著戰車輾進街道與德軍對抗,有時這些剛出生的戰車不得不在他們的出生地戰鬥。  城中的巷戰變得異常慘烈,在工廠之中德蘇士兵彼此能聽到對方的談話聲和呼吸聲,有時大家僅僅是相隔幾米。其中在升降機倉庫就有發現40多具德蘇士兵雙方的屍體,有人手裡持著小刀等等的利器。而他們的屍體一個疊在一個身上,德國士兵和蘇聯士兵們都倒在同一處。  有關蘇聯士兵的來源,史達林格勒東岸的伏爾加河為史達林格勒提供了唯一的補給路線,但在這些補給品和士兵能到達前線之前,他們不得不忍受德國空軍的狂轟濫炸。在穿梭河兩岸的小小的駁艇中,每艘都像谷物運送船般運送著數之不準擠在一起的蘇聯戰士,駁船沉船殘骸雖然堵滿河床,浮屍遍佈河面,但駁船始終繼續維持這條生命線。由於運送士兵和物資的時間是如此短缺,過程是如此危險,以至於駁船到達西岸後港口士兵都不再急於清理船上的死屍,而是把載著血浴的船隻迅速送回彼岸。

在廢墟似的街頭中作戰的紅軍戰士。

面對屢次的失敗,從列寧格勒到莫斯科﹑塞瓦斯托波爾﹑哈爾科夫蘇聯都在接連吃敗仗。現在來到史達林格勒,雙方浴血戰場將成為絞肉機。這是蘇聯最大的難關,同時亦是德蘇戰爭的最大轉捩點,因為距離蘇聯紅軍反攻的時侯不遠了。

相關題目:

戰爭前的蘇聯 http: //www.nakuz.com/viewthread.php?tid=3624871

圍困中的蘇聯 http: //www.nakuz.com/viewthread.php?tid=3636957

太平洋戰場上 http://www.nakuz.com/viewthread.php?tid=3590074&highlight=%E5%A4%AA%E5%B9%B3%E6%B4%8B


作者: onlymog    時間: 2010-1-26 04:20 P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mark10029    時間: 2010-1-26 11:51 P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jktkmc    時間: 2010-1-27 08:59 AM

歷史上侵蘇好像都不順利
不知是幅員太大還是天佑他們
不過戰爭本來就不好
作者: revan    時間: 2010-1-27 11:12 PM

很精采,其實雙方的將領都是人才,但是雙方的領導人都太殘暴和急躁了,導致死傷很多..德蘇戰爭,真的是很慘烈的一場大戰..
作者: bluewind0818    時間: 2010-1-28 11:13 AM

戰爭是很可怕的 希望以後不要再有戰爭出來 受害者都是老百姓
作者: gnoll12    時間: 2010-1-28 02:53 PM

史達林格勒和基輔包圍戰都是領導階層犯下重大決斷錯誤所造成的
不過蘇聯有足夠的manpower去支撐幾次的失誤
德國卻沒有
畢竟對蘇聯來說 確定日本不會攻擊西伯利亞之後
戰線只有一個
而德國卻有三個戰線要抽掉軍力
所以一次的失誤就造成了全盤崩潰了
作者: jsc132043    時間: 2010-2-2 11:11 AM

其實史達林格勒德軍之所以會戰敗
有幾個比較重要的原因
第一個是希特勒把南方集團軍的實力分散
一方面想要攻下高加索的庫什油田
另一方面又想要拿下這個伏爾加河的戰略城市
但是德軍兵力本來就不是很足夠
又犯了自拿破崙時代就必須集中兵力的準則
所以會失敗

第二個就是德軍在史達林格勒會戰中以裝甲部隊攻城
也同樣是犯了基本的錯誤
因為早再1939年德軍進攻華沙的戰役中
裝甲車輛在巷戰中就已經暴露出他的弱點

第三點就是
原第六軍團的指揮官死了
而接替的人卻是原本只有從事參謀工作的保盧斯
所以他在實際指揮上會變的比較傾向於紙上談兵
不知道實際作戰中的變因
所以導致德軍被圍殲

第四點就是當天王星作戰(蘇聯的反攻)開始時
第六軍團在最高指揮部的命令下
並沒有被允許作戰術收縮(撤退)
導致在最後當德軍救援部隊失利之後
這批部隊只能在原地等死

差不多就是這樣
假如還有我以後在補上吧
作者: 080055438    時間: 2010-2-2 01:31 P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魔鬼井尻    時間: 2010-2-2 04:10 P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cooljason    時間: 2010-2-3 09:48 P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大樂王國    時間: 2010-2-4 11:23 P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putin0202    時間: 2010-9-16 11:36 PM

只能怪史達林自己大整肅殺了太多軍事人才
不然蘇聯也不會死那麼多人
在此向蘇聯的無名英雄們致敬
沒有他們
大概世界毀滅也不遠了
作者: S7E0E1    時間: 2010-9-22 04:36 PM

歷史上侵蘇好像都不順利
不知是幅員太大還是天佑他們
不過戰爭本來就不好
jktkmc 發表於 2010-1-27 08:59 AM


因為俄國領土大,加上剛好死守到嚴冬~又加上人海~所以難攻啊~跟中國一樣~鬥志士氣一來~整個就可以大反攻~
作者: bluegate110309    時間: 2010-11-9 11:29 PM

真是詳細的資料。這樣看來,德軍要算是輸給了冬將軍了。
作者: gene527823    時間: 2012-2-27 10:39 PM

俄國的寒冬真的是他們的保護神~
二戰是
拿破崙也是
寒冬保護俄國避免被入侵
作者: 13649710    時間: 2012-3-6 07:51 PM

這證明ㄌ一個國家的氣候指有當地人受的了
想當年拿破崙大大也是敗在俄國的<氣候>上的
作者: Hiram1958    時間: 2012-3-25 04:40 P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http://www3.eyny.com/) Powered by Discuz!